028-85058808
联 系 人:王先生
开学啦第一课,做文明的市民 建文明城市
林浩开始中学生活。开学第一天,他就来到街头当志愿者
处处“细管理” 写好文明城市“大文章”
深化文明城市建设,是软工作又是硬任务,是小命题又是大文章。
文明城市是系列量化指标的综合衡量,涵盖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社会建设、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,是软工作又是硬任务,是小命题又是大文章。而将这篇大文章写好,关键是要树立“大城市、细管理”的理念,调动全民积极参与建设,坚持群策群力、共建共享,推动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。
文明城市也是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。完备的市政设施是支撑城市文明生活的硬件基础。成都将此提升到战略层面谋篇布局。
在成都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五大兴市战略”中,“交通先行”和“立城优城”两大战略专门针对城市硬件建设,这使文明城市建设成为了成都发展战略层面的长久安排与硬性要求。
今年年初,成都打响了一场交通大会战。这场大会战结合成都西部交通综合枢纽建设攻坚,优先发展公共交通,加快建设市域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体系,提高城市交通的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。 这场硬仗仍在持续,不管是暴雨还是高温,建设者们为了城市的文明和畅通,无怨无悔。在物质文明推进中,建设者们也在用奉献和拼搏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。
与此同步,成都也在用心改善生态设施,优化公共文化设施。成都正在实施中心城区“增绿”工程,“八十公里环城绿廊”建设和锦江河道整治,加快构建全域覆盖、互联互通的绿道网络体系。“绿色”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最具活力和特色的新标识。
文化活动需要有硬件载体。成都将大场馆和小站点结合起来。成都美术馆、成都大剧院、成都档案馆新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地标项目快速推进,农家书屋、综合文化站、广播影视设施建设持续完善,群众文化活动场馆、未成年人活动场所、科普教育场所和公共健身设施星罗棋布。这一系列筹划和行动,将营造一个体现不同层次、满足不同需求,人们可以便捷享用的文化设施网络。这个网络被称为“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”和“一刻钟健身圈”。
如果说硬件能够体现一座城市的形象,那么软件就是内涵。硬件建设中,成都同样认识到,软件好坏不仅与市民感受联系得更紧密,而且更能展示一座城市文明的程度与活力。为此,成都在优化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秩序管理方面,一直苦练内功。
在社会事业服务方面,成都以均衡化、现代化、国际化为路径,推进优质教育、卫生资源满覆盖,努力让城乡群众享有更加便利的优质教育和医疗服务。在政务服务方面,转变政府职能,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,广泛推行政务公开,构建便民政务服务体系,推动全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向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转型。在提升窗口行业服务质量方面,对医疗、银行、通信、公交、机场、出租车等窗口行业规范服务流程、提升服务标准,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质量问题和服务态度投诉。
成都还从公共安全秩序、环境卫生秩序、市场经营秩序、社会文化秩序等层面入手,提升社会秩序管理,使城市运转更规范,管理更有序。
公共安全方面,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平安成都建设,推进依法治市,为成都市民安居乐业织好“安全网”。此后,成都警方和其他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涉及治安、食品安全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行动,城市公共安全秩序持续改善。
环境卫生方面,成都持之以恒。前段时间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,由表及里,由城到乡,打了一场漂亮硬仗。政府部门迅速行动,媒体曝光追踪,志愿者积极参与,主干道、背街小巷、小区院落、集贸市场、餐饮机构,门前屋后,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。占道经营、噪音扰民、油烟扰民、扬尘污染等突出问题,得到纠正。
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和社会文化秩序方面,成都抓住“诚信”和“净化”两个关键词。开展“百城万店无假货”行动,严厉打击走私贩私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非法经营活动,营造守法经营、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。净化网络环境和荧屏声频,遏制低俗媚俗之风。扫黄打非,严肃查禁不良广告和非法出版物。特别保持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高压态势,为青少年学生营造了更为健康的社会环境。
全民齐参与 描绘文明城市建设最美风景
城市的文明程度,归根到底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质。
市民,是城市的主人,也是城市建设的主体。城市的文明程度,归根到底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质。
而文明都是建立在道德内核的基础上,提升道德自觉,践行道德规范,是倡导文明新风,培育文明市民最有效的突破口。为此,成都开展了市民广泛参与的“道德讲堂”活动。
一段时间以来,房管局、地税局、芳草街、检察院……不管是一家单位,还是一个社区、一条街道,“道德讲堂”在成都遍地开花。讲堂上,有人讲道德故事,有人讲亲身经历,还有企业家讲诚信经营……在这座城市的一个个角落,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,“道德”像插上翅膀一样,正飞遍整座城市,感染整座城市。
据统计,目前,成都有3500多个城乡社区,依托综合文化活动室设置了道德讲堂;依托文明单位,建成400余个有固化场所的道德讲堂示范点,兴起了道德宣讲大众化、常态化的热潮。
与此同时,成都培育“道德模范·成都好人”品牌。今年以来产生“成都好人”53名、“四川好人”33名,27人上榜成为“中国好人”,上榜人数居省会、副省级城市前列。
成都还拍摄制作了“道德模范·成都好人”公益宣传片,在电视台、移动公交电视、户外LED播出,使道德的感召力在这座城市越来越强。
志愿者队伍,是成都深入建设文明城市又一道靓丽风景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、包容友爱的城市,成都及成都人助人为乐、与人为善的传统,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。今年以来,无论是3月4日的“成都万名志愿者主题行动”, 6月16日“成都市‘关爱他人、关爱社会、关爱自然’志愿服务活动”,还是围绕市委、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的“交通先行”文明交通志愿服务、“助力北改”志愿服务活动,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志愿者行动,为交通建设者送清凉志愿者行动,都让人们见证了成都蓬勃的志愿者力量。
2012年,成都还要建设和完善100个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站,这一目标已纳入今年市委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。社区志愿服务站的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将搭建起志愿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基础平台,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,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知晓率和影响力。
金杯银杯 不如百姓的口碑 市民口碑正是文明城市建设最好的褒奖。
文明城市建设,市民既是建设者,也是最终的受益者;既是过程的参与者,也是结果的裁判者。市民口碑正是文明城市建设最好的褒奖。对此,实在很难在千头万绪的细节中一一列举,但可以通过一部电话收集的民意,窥视全貌。
2011年8月18日,成都文明热线96110开通。它是由成都传媒集团搭建,集合新闻媒体、政府部门和行业单位等多方力量的社会舆论监督平台,具有反映情况、监督问题、引导舆论和服务民生四项主要功能。
热线设有12部电话通道,由24名工作人员和110名志愿者,每天实行三班制,24小时不间断值班。主要受理违章占道、油烟扰民、随意排污、违章搭建等13大类问题和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。
热线与33个市级职能部门、8个窗口服务单位和19个区(市)县、高新区签订了“联动协议”,建立联动机制。每天将市民反映的问题派发各单位,各单位须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问题处理结果或意见,由热线和市民督察员逐一回访复查;对解决不彻底和久拖不决的,由媒体启动舆论监督,推动问题有效解决。同时,委托调查公司按月、季度独立进行满意度调查。
据统计,热线开通至今,已受理各类问题65027件,问题解决满意度达到85%。85%只是个数字,但数字背后是一系列努力的结果。
日积月累 久久为功
文明城市建设,是一个标准不断提升、外延不断扩展的动态过程,需要常为常新、常抓不懈。
全国文明城市称号,是成都城市形象的“金字招牌”,要长期保持并不断擦亮这块招牌,必须建立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。
文明城市建设,是一个标准不断提升、外延不断扩展的动态过程,需要常为常新、常抓不懈。健全常态化的组织协调机制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首要环节。成都为此构建起一个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创建工作格局。首先进一步完善“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群齐抓共管、文明委组织协调、有关部门各负其责”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,用好用活调度会的议事形式,经常性地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。其次落实责任人,各区市县和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,是本地区本部门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第一责任人。最后强化履职意识,把文明城市建设时时抓在手上,摆上重要议事日程,纳入考核评价体系,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。
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后,还需健全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机制。成都整合和激活基层单位,要把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社会单元,文明家庭、文明村镇、文明社区、文明单位、文明行业等多个层次的文明细胞充分活跃,组成了文明城市的有机体。此外,利用文明热线、领导信箱、政府网络等多种信息平台,拓展文明城市建设的社会参与渠道。
市民通过热线反映问题,能得到很好解决,参与热情不断提升,责任感也不断提升,与文明城市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。由于建立了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机制,共建共享的正面效应不仅体现出来,而且能够持续下去。
建立长效机制,关键还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。成都提出要健全精细化的问题管理机制。
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,实质就是一个查找问题、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必须从问题入手。“问题管理”的办法,是被实践证明的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手段。成都着眼于问题“早发现”,广泛发动市民督察员、第三方测评机构和媒体的力量,充分运用文明城市监控软件和测评点位数据库等技术手段,深入查找文明城市建设的漏洞。成都还着眼于问题“快解决”,细分责任区域、明确工作主体、强化问责机制,确保处处有人管、事事有人抓。
为此,成都建立了专业市民督察员队伍,对中心城区实施全面督察。还建成了文明城市监控协调中心,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位管控和高位监督。通过整合“天网”等视频监控资源,在窗口行业、农贸市场等地安装满意度评价器,基本实现对重点点位动态的数据分析和精细管理,有效提升了文明城市常态化监控水平。
文明城市建设,成败关键取决于细节。路面有垃圾就有人清理,河道有排污就有人追查,路口有违章就有人规范,街面有占道就有人管理,城市文明就是在细节改善中不断提升。
据统计,两年前,成都市常住人口已达1400万,居全国各大城市第四,排副省级城市首位。如此体量的巨型城市,长期做到精细化管理,难度可想而知。然而成都迎难而上,对干部提出严格要求,让大家真用心、真使劲,从小处抓起,从问题入手,细分责任区域、明确工作主体、强化问责机制,确保处处有人管、事事有人抓,日积月累、久久为功。